确诊甲状腺癌后 大家最担心的莫过于生死问题 但简单讨论生死没有意义 毕竟每个人都无法活着离开这个世界 所以我们不妨换个角度聊聊 你究竟会死于甲癌? 还是死于其余疾病? 真正的杀手 针对甲癌患者的死因 韩国有一项颇具规模的统计 Scientific Reports, 2019, 9, 11435 他们跟踪了2070位患者十几年 囊括了乳头状癌,滤泡状癌和嗜酸细胞癌 1.6%的随访者因甲癌离世 5.7%的随访者因其余疾病离世 也就是这些人死于其余疾病的概率 是死于甲癌概率的3.6倍 一项更大规模的统计结果也类似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, 2012, 31, 468-474 美国乳头状和滤泡状癌患者随访10年后 死于其余疾病的概率 是死于甲癌概率的2.5和1.8倍 大多情况下夺走患者性命的 并不是甲癌本身 那谁又是真正的杀手呢? 杀手之第二肿瘤 我们先从年轻人的甲癌说起 尽管它们通常被认为非常安全 但长达数十年的随访期 中间万一有变化呢? 梅奥医院跟踪了215位年轻人(<21岁)的乳头状癌 World Journal of Surgery, 2010, 34, 1192-1202 平均28.7年的随访期中仅有2起甲癌相关的死亡 分别发生于术后28和30年 甚至12位初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 竟然都能长期带癌生存 而和甲癌无关的死亡则高达20起 是甲癌相关死亡的整整10倍 其中15起死亡是第二肿瘤导致的 尽管尚未确认这些死亡是否和碘131直接相关 但年少时接受大量辐射 是非常可能诱发第二肿瘤的 文章的作者也对此表示强烈的担忧 这也是为什么近十年来 国际上碘131的使用率和治疗剂量一直在下调 杀手之慢性病 大家应该都知道 年龄影响分化型甲癌的分期 甲癌的攻击性随确诊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那么年长的患者是否更容易被甲癌夺走生命呢? 一份针对年长患者(>66岁)的随访报告最近出炉 DOI: 10.1089/thy.2020.0929 相比年轻人的分化型甲癌 年长患者死于甲癌的风险虽然有所增加 但仍远低于他们死于慢性病的概率 他们合并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 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威胁 给我们的启示 上面的数据来源于二十年前的患者群体 不同于如今体检筛查出来的甲癌 过去的肿瘤相对较大 平均直径大于2厘米 用手都能摸出来 现阶段确诊的甲癌更为轻微 以微小乳头状癌为主 这些微小癌患者死于甲癌的概率 还不到死于其余疾病概率的1/10 Cancer Medicine, 2019, 8, 6977-6985 如果是符合观察条件的微小癌患者 他们死于甲癌的概率是0 长达三十年近万例的随访 都没有出现一个死亡案例 死亡原因这件事 大家通常不愿意公开讨论 但从另一个角度说 当你真正了解了甲癌患者的死因 才会明白什么是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说 一部分甲癌不需要手术 因为死于甲癌的概率甚至低于手术中出意外的概率 碘治疗一定要慎重 因为第二肿瘤比甲状腺癌更可怕 术后TSH数值不是越低越好 因为长期抑制的伤害可能高于甲癌本身